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内涵式发展路径解析

时间:2013-11-02 14:38 点击:
随着“2011计划”的推动和实施,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教师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。如何在新一轮高校人才、科研、学科的竞赛中脱颖而出,是当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和其教师必须要急需解决的问题。紧密联系“2011计划”和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教师的实际进行研究,通过解析教
  2011年4月24日,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,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,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,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,促进资源共享,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,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。为了落实胡锦涛同志的指示,教育部、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"2011计划"。[1]教育部启动的"2011计划"旨在推动提高中国高校的创新能力,促进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,而协同创新需要有人才、学科、科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团队和人才梯队,那么教师内涵式发展就成为这一视角下的紧迫要求,这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而言无疑是新的一轮机遇与挑战。
  一、"2011计划"现状解读
  "2011计划"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,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,增强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、科研之间的协同与互动,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,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,增加投入与产出的效益,其中人才是根本。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,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,大力推进学校与学校、与科研院所、与行业企业、与区域发展、与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,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、行业产业、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。[2]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建成国内有地位、国际有影响的大学,要完成四类协同创新,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,一流的师资必须要有一个有特色的教师团队,既要有领军人物,也要有中坚力量,更要有梯队人才。目前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教师离能够达到"2011计划"要求的教学、科研、合作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。
  二、审视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
  地方综合性大学因其所在地方的局限性,教师的竞争性和创造性不足,交流和合作的程度也不够。
  (一)地方的局限性
  地方的局限性体现在高校所在的城市地理位置、城市的经济贸易、城市功能与定位、城市的对外吸引力、城市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,这些都与一所高校所拥有的资源与特色、定位与优势、思路与格局密切相关。高校的教师要充分打破地方的局限性,发挥校地互动的作用,坚持"引进来,走出去"并举,利用优势专业和学科辐射周边农村与薄弱地区,解决当下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,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人才的保障,促进校地的共存共荣,把这种地方局限性降到最低。
  (二)教师的创造性和竞争性不足
  地方综合性大学因立足服务于地方、教师可利用的产学研资源有限等因素的限制,所以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竞争性对比"211高校"和"985高校"明显不足。高校首先要完善人事管理制度、教师考核评价体系、薪酬分配激励制度等,鼓励教师挖掘各种渠道加强自我的学习与提高;其次高校要统筹规划,整合资源,坚持"引进一人,带领十人,影响百人",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学科、专业影响力,带领科研团队提高创造力,进而提升竞争力。
  (三)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不够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